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刘石泉简介

刘石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更新时间:2023-03-29 20:42

刘石泉,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毕业,湖北大冶人。地地战术导弹总体技术专家。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刘石泉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北大冶

职业:中国航天科工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人物履历

2

1978年08月,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程大学)导弹工程系导弹总体设计专业学习;

1982年08月,任航天部基地设计所技术员;

1984年09月,在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固体力学专业学习;

1987年02月,任航天部、航空航天部基地设计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1994年01月,任航天总公司基地设计所装备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

1995年07月,任航天总公司、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基地装备系统副总设计师;

1999年09月,任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基地副主任、党委常委、装备系统副总设计师;

2000年04月,任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基地副主任、党委常委、科技委主任、装备系统副总设计师;

2001年05月,任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基地副主任、党委常委、科技委主任、装备系统总设计师、副总指挥;

2007年04月,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九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2011年12月,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

展开阅读全文 ∨

研究方向

3

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致力于地地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在某型号研制中,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导弹在弹性发射台支承条件下弹性动力学分析模型;在国内首次提出用连续质量单元法对子母弹头结构进行振动特性分析,并计算出子母弹头局部结构固有频率和动载荷。在某新型号研制中,主持完成结构优化设计;提出头体分离方案,采取措施解决了头体分离出现大姿态扰动问题,减少了弹上火工品12路及对弹上供电要求和单机继电器数量,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创造性地提出和实现烧蚀过渡方案。解决了喷管耐烧蚀、抗冲刷等问题;提出并首次在地地导弹上采用弹道修正加软件延时爆高方案,解决了弹头爆高问题,并降低了制造成本;提出优化发射流程方案,使发射准备时间缩短40%以上;提出技术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有翼再入体在高超音速条件下,第四类激波产生热脉冲对前翼的烧蚀问题;主持完成我地地导弹首次高海拔地区飞行试验,提出方案,导弹落点精度优于战技指标要求。他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荣誉

4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航天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先后获得“全国十大杰出职工”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5篇,独立编著了《弹道导弹突防技术导论》,与梁立孚先生合作编著了《飞行器结构力学》。

被誉为“敢啃硬骨头的航天专家”

1996年被评为第三届湖北十大杰出青年。1963年出生于茗山乡刘福八自然村的一个贫寒家庭。12岁时以优秀的成绩考入高中。当时家中非常困难,连油盐有时也没吃的。为了挣钱供他读书,父亲到远离家乡50多公里的殷祖,帮助造纸厂运草,母亲则到附近的红卫站台,给别人挑铁,换取几个零用钱。

1978年,年仅15岁的刘石泉以总分349的优异成绩考上哈尔滨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