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本名:王允之
字:深猷
所处时代:晋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琅邪临沂
出生日期:303年
逝世日期:342年
主要成就:助平苏峻之乱
官职:江州刺史、卫将军等职
封爵:番禺县侯
谥号:忠
人物生平
机警多智
王允之出身“琅邪王氏”,是侍御史王会之孙、抚军将军王舒之子,丞相王导的堂侄。王允之在儿童时就被堂伯父、大将军王敦认为“似己(像自己一样聪慧机警)”,王敦对他十分喜爱,常常携王允之出入。
太宁元年(323年),王允之不慎在酒后听到了王敦与其党羽密谋进攻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图谋,他为防王敦猜忌,于是伪装大醉呕吐,才躲过一劫。不久后,又以回京探望新拜廷尉的父亲为由回到建康,使晋明帝司马绍得知了王敦的图谋,能够早作准备。十一月,王舒出镇荆州,王允之也随行。
太宁二年(324年),明帝平定王敦之乱,打算授官给王允之,王舒推辞道:“臣的儿子年纪尚小,不愿意早早为官。”之后,明帝允许王允之随王舒前往会稽郡居住。
东军主将
主词条:苏峻之乱
咸和元年(326年),在苏峻之乱爆发前一年,王导认为苏峻将会被主政的外戚庾亮逼反,于是以王舒出任会稽郡内史作外援。后苏峻果然叛乱,并于咸和三年(328年)攻陷建康。王舒在
主要成就
王允之早年曾揭发大将军王敦反叛的图谋,对于王敦之乱的平定起到一定作用。苏峻之乱时,王允之代任扬烈将军,率领东方义军屡次与叛军大将韩晃交战,又迎破叛将张健,在平叛中建立大功。在江州刺史任上,王允之著有惠政,治绩显著。
人物评价
房玄龄:允之骍角,无弃山川。(《晋书》)
苏轼:哀哉(郑)小同,殆哉岌岌乎(王)允之也!孔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有由也夫!(《东坡志林》)
蔡东藩:王允之伪醉绐敦,确是奇童。(《两晋演义》)
田余庆:琅邪王氏自王允之死后,已丧失了竞逐的力量。(《东晋门阀政治》)
逸闻趣事
伪醉绐敦
晋明帝时,大将军王敦曾在一次夜间与党羽饮酒,王允之也在席,但先因酒醉躺下休息。及后王敦与亲信钱凤在席间商讨攻打建康的事,王允之在当时已醒来,故此听到全部对话内容。他因怕王敦怀疑自己听到机密,于是便大作呕吐,弄得衣服和脸上都是呕吐物,自己则仍倒在原地。钱凤走后,王敦果然前来察看,见如此景况,也不怀疑王允之听到机密。不久后,王允之以父亲王舒新拜廷尉为由请求返回建康探望见父亲,王敦准许。王允之到建康后,便将王敦的图谋告诉王舒,王舒于是与丞相王导一同禀报晋明帝司马绍,让其早作准备。
亲属世系
主词条:琅玡王氏(琅琊王氏)
辈分 |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家世 | 祖父 | 王会 | 官至侍御史。 |
父亲 | 王舒 | 官至抚军将军,封彭泽县侯。卒赠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穆”。 | |
子辈 | 儿子 | 王晞之 | 袭封番禺县侯。 |
孙辈 | 孙子 | 王肇之 | 王肇之,王晞之之子,袭封番禺县侯。 |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记载
《晋书·卷七十六·列传第四十六》
《资治通鉴·卷九十二·晋纪十四》
《资治通鉴·卷九十四·晋纪十六》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晋纪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