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雷达简介

雷达

(中国当代作家、评论家)
更新时间:2023-04-18 13:56

雷达,原名雷达学,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现任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多届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兼任兰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43年,雷达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196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理论评论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家贡献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当代文学优秀科研奖、上海文学奖、中华文学选刊奖等奖项。出版《民族灵魂的重铸》、《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上下卷)、《蜕变与新潮》、《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当前文学症候分析》、《重新发现文学》等论文集15部;出版《雷达散文》、《缩略时代》、《皋兰夜语》等散文集多部。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中国新文学大系·长篇小说卷》、《现代中国文学精品文库》、《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新中国文学精品文库》等。《重读云南》入选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现当代小说鉴赏》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教教科书(必修)。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雷达学

别名:雷达

国籍:中国

出生地: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

出生日期:1943年

职业:评论家、作家

毕业院校:兰州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理论评论奖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当代文学优秀科研奖、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家贡献奖”

代表作品:《小说艺术探胜》、《蜕变与新潮》、《民族灵魂的重铸》、《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人物经历

2

1943年,雷达生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雷达的母亲祖上是兰州人,父亲是天水人。

1944年,雷达1岁多的时候被父母带回兰州生活;从那时起直到1965年,雷达一直往返于兰州和天水两地生活。

1947年,雷达4岁时,因盯着水磨、看浪花狰狞而走神,不慎滑入了水渠,人进入磨道,还得血肉横飞,幸运地被人救起。雷达的乡亲们是些最有文化的人。家乡人除了勤于农耕,就是渴望孩子成为读书人,雷达的毛笔字不行,这成了他多年来怕回老家的潜在原因之一。雷达的哥哥是哑巴,雷达成了雷家唯一靠得住的继承人。老家的生产队居然同意给了他一份自留地。

1965年,雷达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

1966年春天,甘肃农村搞起了极左式“社教”,雷达家的中农成分忽被“补划”为富农(1977年平反),平生好强的大嫂——这个最穷苦的贫农女儿、童养媳,不得不顶起“富农婆”的帽子被扭去游街,干苦活累活,每次游街后,嫂子扔掉绳索木牌,抹去伤痕污渍,赶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特点

3

“发现”与“重铸”文学批评的灵魂

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整体。就史的意义而言,任何历史都是斩不断的河流,所谓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之类的划分,无非是人为的拆解——既为断代史,就不无切割之意,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由于文学内在规律的贯通性,“分”的因素在逐渐淡化,“合”的因素在逐渐凸显,相互的融通之点越来越多,它们开始自在地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并继续演进着。

“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整体”的观点为解释当下文学展现的丰富多彩找到了一个切人口,为人们重新审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之间的联系、熔接、转变、革新提出了新的视阔。

陈忠实的作品《白鹿原》已成为公认的文学经典,而雷达的《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也一样成为文学批评的经典。在该篇评论中,雷达视《白鹿原》为“一部重新发现、重新发掘民族灵魂的书”,“也是一个观照中华民族灵魂的世界”。对《白鹿原》的解析就是雷达发现和重铸民族灵魂的实证分析和理论升级。雷达对贾平凹的创作“模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4

雷达属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披荆执锐、为了新时期文学复苏做出重要贡献的批评家,但他又是那一批评论家中最年轻的,所以,他同时又属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断推动文学发展的那批批评家。我们很难找到一位批评家在他的批评生涯中几乎贯穿了中国新时期文学从20世纪70年代末直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而且在这30多年来,雷达始终是处在中国文学创作的前沿,始终引领新时期文学批评、文学思想、文学观念的发展,始终处于中国文学漩涡之中心的位置。

——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批评家)

对雷达的评论,可以用“正”、“大”来比喻。正,是他贯穿了新时期文学,经历的事多,众多文学思潮的生成和发展他都参与或目睹。他的评论更多的是蕴涵着传统的东西,包括马列主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黑格尔、康德的;别车杜的;前苏联的;西方现代主义派的思想等等。他的文字代表担当,代表了正,代表了生活,代表了权威。大,是他有大局意识,看问题常从大处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