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巴德年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吉林四平
出生日期:1938年10月27日
毕业院校:北海道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 2019年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38年10月,巴德年出生于吉林四平。
1956年—1957年,就读于吉林四平高中。
1957年9月—1962年6月,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
1965年9月—1968年6月,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获得生物化学专业硕士学位。
1978年9月—1982年6月,就读于日本北海道大学,毕业后获得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1982年—1990年,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副校长。
1990年—1992年,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参赞。
1992年—2002年,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
2003年—2009年,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2009年,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
2019年,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巴德年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80年代初,巴德年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抗胸腺自家抗体,从而为高血压大鼠的免疫功能低下找到了原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免疫功能异常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了LAK细胞的研究,并将LAK疗法用于临床并在防止癌转移方面取得效果。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官网显示,巴德年已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当代免疫学技术与应用》《当代医学新理论与新技术丛书》等多部著作。
科研奖励
据202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官网显示,巴德年已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2002年12月 |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 | 石家庄 |
2016年4月 | 第三届CCID杭州论坛暨感染病工程前沿技术研讨会 | 杭州 |
2017年6月 | 第四届大型公立医院发展高峰论坛 | 杭州 |
2017年12月 | 首届世界生命科技大会 | |
2018年4月 | 杭州健康城市建设研讨会暨城市医疗卫生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9年12月 | 中国免疫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
1993年11月 | 中国免疫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 |
1998年—2003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8年7月 | 中国免疫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 |
2002年12月 |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
2003年—2008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顾问 |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 |
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 | |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参赞 |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 |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 |
《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 |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
人物评价
“巴德年是中国国微生物疗法的带头人之一。”(《都市快报》评)
“巴德年是中国免疫学领域的泰斗,学界大师,癌生物疗法的学术带头人之一。”(网易网评)
“巴德年心系国家发展,多次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在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学术引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热爱祖国、胸怀人民、严谨治学、开拓创新、敬业奉献、为人师表,为促进中国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矿山安全技术专家李晓红院士评)
人物影响
班级命名
2005年,浙江大学创办了以巴德年名字命名的“巴德年医学班”,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成”的培养模式。学生前4年在浙大竺可桢学院学习,获得非医学类本科文凭,同时完成临床医学基础、生物化学等33个学分的医学预科课程;然后进入医学院学习。读完8年直接获得博士学位。巴德年班的学生一半是通过招生直接录取的高分考生,另一半则从医学试验班类(7年制)的新生中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