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哲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山东济南
出生日期:1924年10月2日
逝世日期:2021年8月25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职业:力学家
代表作品:《高能成形》《相似理论与模化》等
主要成就: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提出流体弹塑性体模型 建立爆炸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开辟爆炸成形、爆炸筑堤等关键技术领域
籍贯:浙江鄞县(今宁波市海曙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4年(中华民国十三年)10月2日,郑哲敏先生出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浙江鄞县(今宁波市海曙区)。其父亲郑章斐幼年放牛,念过几年私塾和小学,后来进城当学徒,而后经商开厂,崇尚实业,教育子女勤勉好学、修身养性。家庭环境给郑哲敏先生在青少年时期勤奋好学、正直做人品格的形成带来了深刻影响。
郑哲敏先生在济南市立第五小学读完小学后进济南育英中学。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初中二年级,抗日战争爆发,郑哲敏先生入川。他先后进成都建国中学、成都华阳县中学和金堂铭贤中学学习。他学习刻苦,乐于为大家做事,曾管过伙食,办过话剧团和英文社,对物理和英文有深厚兴趣,各科学习成绩优异,曾因不参与考试作弊而挨过一些同学的揍。
1943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郑哲敏先生毕业于金堂铭贤中学,并以理工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次年转入机械系。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抗战胜利后,郑哲敏所在的工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郑哲敏科研生涯的最早期主要从事热弹性力学和水弹性力学的研究,回国后曾根据国家的需要从事地震响应、水轮机叶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后来因为国家科研布局调整,郑哲敏选择高速高压塑性动力学研究方向,并于很短时间内在爆炸成形方面取得完整、深入的研究成果,从而拉开爆炸力学研究的序幕。
爆炸力学的研究
郑哲敏院士阐明了爆炸成形的机理和模型律,解决了火箭重要部件的加工难题,发展了一门新的力学分支学科——爆炸力学。他长期主持力学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倡导建立了多个新的力学分支学科,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郑哲敏在爆炸力学学科的发展方面作出了广泛的贡献,它们是:
(1)在声学理论方面,有薄板在水下爆炸击波作用下的变形理论;
(2)在爆炸后期效应方面,有高速射流的准定常侵彻理论、爆炸成形后期的第二次加载理论以及爆破的鼓包运动理论等;
(3)提出了反映爆炸和冲击问题中的高速、高压和高温特征以及惯性与强度相互耦合效应的流体弹
社会任职
1956年至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弹性力学组组长、第四研究室副主任、爆炸力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78年至1989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1982年至1986年,任《力学学报》主编。
1982年至1990年,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理事长。
1986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中心主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理事、大会委员会委员。
1988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主任。
人物影响
2016年1月,为奖励郑哲敏的杰出成就,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提议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12935号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命名为以“郑哲敏星”。
郑哲敏对学生们的教诲,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人物评价
作为中国力学界在国际上的代表,他积极参加和组织有关方面的国际交流,促进国际合作,显著提高了中国力学在国际上的地位。郑哲敏院士心系祖国,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呕心沥血,严谨创新,团结奋进,平易近人,培养了大批力学领域的杰出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
作为一名卓越的科技工作者,郑哲敏先生在应用力学和技术科学的发展上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作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郑哲敏先生充满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作为一名科技团队的组织者和领路人,郑哲敏先生总是看得深一些和远一些,倡导并身体力行“做第一流的工作”。作为应用力学和技术科学的实践者,郑哲敏先生堪称是坚持和发展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的典范。郑哲敏先生的学术风范和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洪友士评)
郑哲敏的在科研工作中非常强调实用,他没有停留在理论研究、没有固步在发表论文,而是开拓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
获奖记录
郑哲敏所获奖项
序号 | 获奖情况 | 获奖年份 |
---|---|---|
1 | 全国工业新产品一等奖 | 1964 |
2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1975 |
3 | 全国自然科学二等奖 | 1982 |
4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88 |
5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 1989 |
6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0 |
7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 1992 |
8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1993 |
9 | 陈嘉庚技术科学奖 | 1993 |
10 | 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1996 |
11 |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2013 |
参考资料: |
郑哲敏荣誉称号
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1993年,当选为美国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