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许厚泽简介

许厚泽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
更新时间:2024-02-23 21:32

许厚泽(1934年5月4日—2021年8月31日),安徽歙县人,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许厚泽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工程系;1955年—1958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956年—1962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983年4月—1996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2021年8月31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许厚泽长期从事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许厚泽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歙县

出生日期:1934年5月4日

逝世日期:2021年8月31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2

1934年5月4日,许厚泽出生于安徽歙县。

1951年—1955年,就读于同济大学测量工程系。

1955年—1958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956年—1962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962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

1983年4月—1996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3年—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

2021年8月31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主要成就

3

许厚泽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许厚泽早年参与中国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的研究。继后,从事了大量的军事和空间技术测绘保障的研究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国家重力网85系统及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绝对重力网的建立。

20世纪70年代,许厚泽从事地震监测工作,并在中国开拓固体潮潮汐及负荷形变研究;20世纪8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重力潮汐基准以及中国沿海及东西重力潮汐剖面,给出各种精密天文、大地及地球物理测量的潮汐改正模型,研究了具有特色的褶积与球谐函数混合的海洋负荷解算方法,发展了顾及地幔侧向不均匀性、椭率、自转及滞弹性的地球潮汐理论。检测出地球液核近周日摆动及自由振荡周期和共振强度以及海洋和大气的重力效应;20世纪90年代,领导开展了卫星测高资料在中国近海海域海洋地球物理中的应用研究。

许厚泽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了卫星重力的研究。还参与了“国际三维岩石圈结构研究计划”以及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组织的亚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4

时间

担任职务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

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92年4月—1994年6月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3年

中南大学名誉教授

2015年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


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PSG)主席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执委


国际地潮委员会主席


国际重力委员会副主席


《国际大地测量》编委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员会委员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


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自然资源部现代工程测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5

家世背景

许厚泽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小学期间辗转多地求学,直至初中转至上海读书才算安定下来。

婚姻家庭

许厚泽的妻子是杨慧杰,两人育有一儿一女。

人物评价

6

“许厚泽为中国大地重力学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评)

“许厚泽一生坚持真理、淡泊名利、厚德载物,一生执着于中国的科技事业,一生奉献于在国的研究事业,是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为中国科学研究、科技发展,为中国大地重力学发展鞠躬尽瘁,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评)

“许厚泽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湖北日报》评)

“许厚泽是中国测绘界学术泰斗,为中国大地重力学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作出重大贡献,为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和中国测绘学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测绘学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