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吴新智简介

吴新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
更新时间:2024-02-23 22:58

吴新智(1928年6月2日-2021年12月4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新智于1953年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大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工作;1961年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人类室主任、副所长;1986年获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获得金琮奖;2019年获得中国古生物学会终身成就荣誉。吴新智开创并推动中国的灵长类解剖学和法医人类学研究。2021年12月4日19时40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吴新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合肥市

出生日期:1928年6月2日

逝世日期:2021年12月4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人类进化足迹》《探秘远古人类》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生平

2

1928年6月2日,吴新智出生于安徽合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乱一家人搬到了四川乐山脚下。12岁的吴新智开始了在乡野村间的生活。

1946年,从武汉大学附属中学毕业,之后进入同济大学新生院学习。

1947年,进入上海医学院医本科学习。

1952年,进入中央卫生部高级师资进修班,进修解剖学(至1953年)。

1953年,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大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工作,担任助教(至1957年)。

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副博士学位。

1961年,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兼任人类室主任、副所长。

198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获得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1年12月4日19时40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主要成就

3

吴新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新智开创并推动中国的灵长类解剖学和法医人类学研究。领导并参加发现郧西和淅川的直立人、丁村等处智人化石和古人类进化材料。对大荔、淅川、阿拉戈(法国)、柯布尔(澳大利亚)等地人类化石进行专门研究综合研究中国古人类的发展规律。1984年与中国国外学者对“现代人的起源”提出“多地区进化”假说,成为国际上两大假说之一。对中国古人类发展过程提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假说。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网站显示,吴新智的代表作有《陕西大荔的早期智人古老类型的一个保存完好的头骨》《中国汉族髋骨的性别差异和判断》《长臂猿解剖》《中国人类的进化》(英文)和《20世纪的中国人类古生物学研究与展望》等。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58.07

《从头骨复原面貌的原理》

(苏)М.М.格拉西莫夫著;吴新智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5.11

《人体骨骼测量方法》

吴汝康,吴新智编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4

吴新智先后担任中国解剖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荣誉理事,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人类学学报》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人类学主编。

人物评价

5

吴新智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人学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评)

吴新智院士是世界有关现代人起源两大学说之一的主要创立者,在古人类研究领域享有崇高声誉。(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