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余国琮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县
出生日期:1922年11月18日
逝世日期:2022年4月6日
毕业院校:美国匹兹堡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化学工程辞典》、《化学工程手册》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22年11月18日,余国琮出生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县。
1939年秋,在香港考区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
1943年夏,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并获得工学士学位。随后,到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任助理工程师。
1944年,考取自费留学赴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就读。
1945年底,从密执安大学毕业,获得科学硕士学位,之后转到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生院进修。
1947年秋,从匹兹堡大学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应邀留在该校化工系任教,同时继续进行科研工作。
1948年—1950年,担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工系助理教授。曾主讲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化工热力学、传质分离过程等多门课程,并与他原来的导师一起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在此期间他被吸收为SigmaXi,PhiLambdaUpsilon,ResearchSocietyofAmerica3个荣誉学术组织的成员。
1950年,被列入美国科学家名录;8月,以到
主要成就
余国琮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余国琮在精馏理论和技术方面,如开拓过程与设备合一的模拟放大理论,多变参数动态精馏理论,气液界面现象以及高效填料塔新技术等均取得成果。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0月何梁何利基金网站显示,余国琮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先后主编《化学工程辞典》《化学工程手册》等专著7种。
学术交流
1980年5月,余国琮在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年会宣读了《大型蒸馏塔板的模拟》论文,文中提出的蒸馏塔板上二维定数混合池模型。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10月何梁何利基金网站显示,余国琮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奖励共8次。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78年 | 不稳态精密精馏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1985年 | 大庆引进原油稳定装置提高轻烃收率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7年 | 具有新型塔内件的高效填料塔 | 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 |
1988年 | 动态精馏新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3年6月—1988年4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88年4月—199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
1993年3月—199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
第九届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 |
民进第十届天津市委顾问 | |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常委 | |
中国民主促进会天津市委主委 | |
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荣誉理事 | |
国家科委化学工程学科组成员,分离工程分学科组组长 | |
化工部科技图书出版委员会委员 | |
大庆石油管理局技术顾问 | |
天津市化工局技术顾问 | |
天津市高新企业协会理事长 | |
欧洲化学工程学会蒸馏、吸收和萃取专业委员会特邀委员 | |
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 | |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主编 | |
《化工学报》编委 | |
《燃料化学学报》编委 | |
《化工百科全书》编委 |
人物评价
余国琮是中国精馏分离学科创始人、现代工业精馏技术的先行者、化工分离工程科学的开拓者。60多年来他一直在为中国的化工事业耕耘不辍。他倾力科研,著作等身;他心系实业,惠国惠民;他倾情育人,桃李满天。尽管人生的长河几经起伏,但余国琮的船舵始终驶向真理,驶向祖国。(《中国科学报》评)
余国琮在教学育人和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天津大学评)
余国琮同志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热爱祖国、追求进步,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严于律己、平易近人。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近百岁高龄依然工作在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第一线,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天津这片热土上。他是民进天津市委会优秀的领导人,是受到天津市各界人士尊重的、有影响的民主党派代表人物。他的高尚品德和行为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天津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