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於崇文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4年2月15日
逝世日期:2022年6月12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浙江宁波
人物生平
1924年2月15日,於崇文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
1940年,就读于上海南洋中学。
1944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
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后留校任助教。
1952年,到北京地质学院任教,参与创建了地球化学专业,任地球化学教研室副主任。
1980年,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6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於崇文院士去世,享年98岁。
主要成就
於崇文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於崇文将基础地质和矿床学研究提高到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层次,开拓出五个创新的学术领域:用多元分析、随机过程和随机场研究地质系统、地质过程和地质学场。用非平衡、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成岩、成矿过程,提出区域地球化学理论。用成矿作用动力学研究矿床成因,将矿床形成机制研究提高到动力学的水平。提出“矿床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的理论,研究成矿的发生、驱动力、动力学机制和时—空结构与定位。提出“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的理论,将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提高到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层次。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3月9日,於崇文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7部,於崇文的代表作有《南岭地区区域地球化学》《成矿作用动力学》《地质系统的复杂性》。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 | 获奖等级 |
---|---|---|
1985年 | 《广东一六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研究》 | 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7年 | 《南岭地区 |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 职务 |
---|---|
2005年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顾问 |
2009年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 |
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
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 |
中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全国委员会委员 | |
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高级顾问 | |
中国地质调查局顾问 |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顾问 |
人物评价
於崇文为中国地球化学专业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治学严谨、知识广博、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创新。(中国地质调查局评)
於崇文是地质科学学科发展与建设的一个勤奋探索者和开拓者,他为中国的地质找矿、地质科学和地质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发展院评)
20载求学路,於崇文夯实科学与人文基础,养成独立思考上下求索的思想作风;他志存高远,为基础自然科学与地球科学的相结合而奋斗;他锲而不舍,再攀地球科学普适性理论的新高峰;他追求真理,有着淡定从容的生活态度。(科普中国评)
於崇文一生潜心于地学基础理论研究,长期致力于将基础自然科学和非线性科学及复杂性理论与地球科学相结合,先后开辟和发展了五个创新的学术领域——地质-地球化学中的多元分析、区域地球化学、成矿作用动力学、地质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成矿系统的复杂性,促进了地球科学从唯象科学向精确科学跨越。筹建了地球化学与地球化学探矿专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