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江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3年1月1日
逝世日期:2022年12月31日
毕业院校: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福建建瓯
人物经历
1933年1月1日,江龙出生于上海。
1950年—1953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化学系。
1953年—1956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化学研究所。
1956年—1960年,在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副博士学位。
1960年—1975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975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感光研究所。
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感光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1年—1996年,任中国科学院感光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1986年,任中国科学院感光研究所研究员。
1990年12月—1991年6月,在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任访问学者。
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胶体和界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12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主要成就
江龙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江龙领导并参加了研制航空航天遥感用胶片的任务;20世纪80年代初,从事代油燃料水煤浆以及强化采油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国内倡导并开展有序分子薄膜及生物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在仿生酶膜、仿视觉薄膜、泡囊仿生传感器,DNA生物传感器以及纳米颗粒制备、组装和纳米颗粒生物效应等研究中做了创造性工作。
学术论著
据2022年9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官网显示,江龙共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SCI论文173篇,被SCI他引447 次,著、译、编书共5本,其代表论著有《胶体化学概论》等。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2003年10月 | 第十届有序分子膜国际会议 | 北京 |
2005年10月 | 生命分析化学多边国际研讨会 | 北京 |
2006年8月 |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2006年夏季学术交流会 | 北京 |
2008年9月 |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2008年夏季学术交流会 | 北京 |
2013年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7年 | 第一届LB膜专业组长 |
2013年5月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第十二届学术委员会特聘委员 |
2013年5月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战略规划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分子有序组合体委员会主任 | |
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 |
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 |
苏州大学兼职教授 | |
《化学进展》编委 | |
《胶体与表面科学(Colloid and Surface Science A)》编委 | |
《胶体杂志(英文版)》国际编委 | |
中国化学会物理化学委员会副主任 | |
亚洲有序薄膜会议主席 | |
中日双边LB膜会议主席 |
人物评价
“江龙是中国胶体与界面科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许多方面都作出重要贡献。”(《闽北日报》评)
“江龙在推动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的研究和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评)
“江龙学术思想活跃,学风民主、严谨,在推动学科建设和引进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贡献。”(南京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