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福愉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7年10月30日
逝世日期:2023年1月5日
毕业院校:前苏联莫斯科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浙江宁波
人物生平
1927年10月30日,杨福愉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镇海。
1934年,就读于上海育才学校。
1944年,高一第一学期就读于上海市南洋中学,第二学期转至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51年,在朱洗为室主任的实验生物学研究所发生生理研究室工作。
1955年,在北京留苏预备部学习一年。
1960年,获得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哲学博士学位。
1979年,任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1986年9月,任博士生导师。
1991年,当选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
2023年1月5日20时46分,杨福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主要成就
杨福愉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杨福愉发现Mg2+对线粒体H+-ATP酶重建于脂质体具有关键作用,提出Mg2+通过改变膜脂流动性影响H+-ATP酶构象与活性模型,进而提出跨膜Ca2+梯差对膜蛋白构象与活性的调节有重要的影响,发现神经苷脂GM1与GM3(前者较后者多两个已糖残基)对肌浆网Ca2+泵(Ca2+-ATP酶)具有相反的调节作用,发现微量元素Se对人红细胞膜骨架有直接的稳定作用,提出“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的观点首先用“匀浆互补法”代替“线粒体互补法”来预测谷子等农作物的杂种优势获理想结果,对谷子、玉米、棉花杂优的测试准确率达80-85%。
学术论著
1. Qianqian Chen, Juan Zhang, Kai Zhao, Wei Li, Qi Miao, Yang Sun, Xingyu Zhao, Taotao Weiand Fuyu Yang. Lysosomal chymotryp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3年8月—1997年11月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六届秘书长 |
2011年 | 生物膜与膜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
1979年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 |
1979年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
1981年 | 北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 |
1981年 |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 |
1981年 |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 |
《实验生物学报》杂志编委 |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学术委员会顾问 | |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杂志编委 | |
《生物物理学报》主编 |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学位委员会主任 | |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微量元素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 |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 |
中国科学院生化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 |
中国科学院有机所生命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 |
《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报》副主编 | |
北京生物化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 | |
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第二、三届副理事长 |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 |
人物评价
杨福愉是中国生物膜领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注重交叉的科学视野、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的学者风范、和蔼无私的育人情怀、淡泊名利的求实精神、关爱同事的长者风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