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石钟慈简介

石钟慈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更新时间:2024-02-24 17:07

石钟慈(1933年12月5日—2023年2月13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数学家,中国计算数学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研究员,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万里学院名誉校长。1955年石钟慈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56年赴苏攻读计算数学;1960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跟随数学家冯康做研究;1965年至1986年任教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7年在冯康支持下调回原工作单位,并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5年受聘成为浙江万里学院校长。石钟慈从事有限元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首创的样条有限元被广泛应用于实际计算并引发了大量后继工作研究非协调元的收敛性。2023年2月13日13点40分,石钟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石钟慈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宁波

出生日期:1933年12月5日

逝世日期:2023年2月13日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有限元方法》《弹性结构的数学理论》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经历

2

1933年12月5日,石钟慈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

1948年,考入宁波省公立中学。

1951年,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因为他同时对其他学科比如文学艺术以及历史等感兴趣,他的第二志愿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系。

1952年,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转入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读二年级。

1955年,在陈建功指导下完成了单叶函数论的大学毕业论文,并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1956年,作为首批学者,被派往前苏联科学院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攻读计算数学。

1960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并参加了冯康教授领导的中国计算数学事业的创建和发展,被分至计算方法研究室32组,专攻水坝设计。

1965年至198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并担任数学系主任和计算中心主任。

1987年至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工作,并担任中心主任。

1990年,冯康和石钟慈共同努力成立了由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石钟慈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石钟慈于20世纪50年代末,建立了一种将变分原理和摄动理论相结合的新算法并算出氦原子最低能态的良好近似值研究了矩阵特征值的定位问题,得到精度很高的上下界估计公式。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从事有限元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首创的样条有限元被广泛应用于实际计算并引发了大量后继工作研究非协调元的收敛性,证明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检验方法既非必要也不充分,并提出新的判别准则发现非协调元的一系列奇特的错向收敛性质,从理论上证实了早期工程计算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并证明多种在应用上极有价值的非协调元的收敛性,奠定了它们的理论基础。

学术论著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8.01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著 典藏版 第5号 弹性结构的数学理论》

冯康,石钟慈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01

《代数特征值问题》

(英)J.H.威尔金森著;石钟慈,邓健新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04

《有限元方法》

石钟慈

北京:科学出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4

时间

担任职务

1981年—1995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组成员

1988年—1995年

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2000年—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顾问和专家组成员


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第四、五、六届理事长


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


《计算数学》《JCM》《数值应用与计算机应用》主编


《Mummer》《Math》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编委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5

石钟慈凭其坚实的基础数学能力,在计算数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取得多项创造性成果,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既有深刻理论意义又紧密结合实际、对工程计算具有指导意义的独创性研究成果,促进了有限元方法的重大发展。(《中国科学报》评)

石钟慈院士专长于微分方程数值解,在有限元方法的理论和应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聊城大学评)

石钟慈在计算数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取得的创造性成果,特别在有限元理论与应用中的突出成就。(首届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