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本名:文徵明
别名:文壁(或作璧)、文衡山、文贞献
字:徵明、徵仲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苏州府长洲县德庆桥西北曹家巷
出生日期:1470年11月28日
逝世日期:1559年3月28日
主要作品:《真赏斋图》《绿荫草堂图》《甫田集》等
官职:翰林待诏
谥名:贞献
人物生平
早年时光
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11月28日),文徵明出生在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德庆桥西北曹家巷的一户官宦人家。
成化十年(1474年),文徵明的父亲文林担任温州永嘉知县,母亲祁氏携文徵明兄弟前往文林赴任地。不久,祁氏携徵明兄弟返苏州故里。
成化十二年(1476年)五月二十七,母亲祁氏去世,文徵明被抚养于里中外祖母家。
成化十三年(1477年),8岁的文徵明还不会说话,有人怀疑他是个白痴,但父亲文林却很看重他,认为他会大器晚成。
成化十六年(1480年),11岁的文徵明开始会说话,于是就读外塾。
成化十八年(1482年),父亲文林任博平知县,文徵明随行。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文林因为政绩考核要前往京城,文徵明随行。不久,文林补任为南京太仆寺丞,他请假返回苏州故里,文徵明随行。返回苏州后,文徵明与唐寅、都穆结为朋友,并且开始跟从都穆学诗,与唐寅切磋画法。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文林前往滁
主要影响
绘画成就
文徵明26岁拜沈周为师,受沈周画风影响甚大。但他并未专师一门,而是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里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与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在临摹和学习古代画迹后,他的艺术风格得以创新。文徵明绘画在用笔及风貌上虽然师从沈周,却并未被沈周雄强刚健、粗犷张扬的画风所笼罩,反而创造出秀丽、细润、雅致一路的山水。在苍劲浑厚之余而不失温润,笔墨没有干枯狂躁之弊,并运用许多书法的用笔来勾皴点染,表现力丰富节奏感很强。
而在用墨方面,文徵明也有许多创新之处。如他吸收了“云林墨法”那种惜笔如金的精神,并借鉴了赵孟頫、黄子久的墨法,并使之与“云林墨法”错综起来,形成其用笔精细、设色淡雅、构图缜密、意境清幽的山
历史评价
明代书法家吴宽:文征仲书画为当代宗匠,用笔设色,错综古人,闲逸清俊,纤细奇绝,一洗丹青谬习。
明散文家王世贞①《艺苑卮言》:待诏(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字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②《文先生传》:先生好为诗,傅情而发,娟秀妍雅,出入柳柳州、白香山、苏端明诸公。文取达意,时沿欧阳庐陵。③行笔仿苏(苏轼)、黄(黄庭坚)、米(米芾)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
明代文学家王世懋:初名璧时,作小楷多偏锋,太露芒颖,年九十时,犹作蝇头书,人以为仙。然行笔未免涩强,其最称合作者,以字行后五六十也。
明代戏曲理论家何良俊:有见其《兰亭图》上写《兰亭序》,咄咄逼右军。此言真乃一语中的。
明代书画家文嘉:隶书法钟繇,独步一世。公平
轶事典故
三不肯应
文徵明中年以后成为苏州最热门的画家,求购其书画者可谓踏破门坎,络绎不绝。但文徵明有自己的规矩,“生平三不肯应”:一是不给藩王作画,二是不给太监作画,三是不给外夷作画,秉持儒家正统士大夫的操守。
人品高洁
文徵明素以人品高洁在文坛备受崇敬。礼部尚书严嵩,一次对工部尚书顾璘发牢骚,抱怨文徵明不回拜其他人也就罢了,我严嵩路过苏州,怎么也不过来拜望呢?顾璘应答很妙:“此所以为衡山(文徵明的号)也,若不看别人只看你,成得个文衡山吗?”
为人传统
文徵明为人极为严谨传统,既不善饮,又不近女色。唐寅有一次故意捉弄他,众文士画友相约在苏州石湖荡舟,喝到酒酣耳热时,唐寅让先藏在船舱中的妓女出来为文徵明敬酒。文大惊,忙要告辞,急得甚至要跳湖,众人无法,只得另雇一条小船放他先走。
义助朋友
文徵明虽独善其身,却无凌驾于人的道德优越感,所以他能和各种各样的朋友和睦相处。“明四家”中的仇英出身卑微,原本是做漆匠的,画得好
人际关系
文徵明亲属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曾祖父 | 文惠 | (1399年-1468年),文氏家族自杭迁吴第一人,并弃武业儒。 |
祖父 | 文洪 | (1426年-1499年),字功大,号希素,成化元年举人,十一年上礼部中乙榜,授涞水县学教谕。其通易学,好吟咏,善诗文,著有《括囊集》、《文涞水遗文》 |
父亲 | 文林 | (1445年—1499年),字宗儒,自号衡山,又号交木。成化八年进士,授为永嘉知县,改博平,后升任南京太仆寺丞,迁知温州府。 |
母亲 | 祁守端 | 工诗善画,成化十二年(1476年)去世。 |
二叔 | 文森 | (1462年-1525年),成化丁未进士,召拜浙江监察御史,以言事下诏狱,人谓其以“清白”,刘瑾擅权,用例致仕,后复起。著有《文中丞集》。 |
三叔 | 文彬 | (1468年-1531年),赐同进士出身。能武善骑射,以年资贡礼部。好文艺,为文苍老、奇气奕奕。 |
哥哥 | 文徵静 | (1469年—1536年),读书善笔札,生平气义自胜,不为贵势拙折,喜好交诗友书画。 |
弟弟 | 文室 | 庶出,素行不谨 |
后世纪念
墓地
文徵明去世后葬于苏州相城区元和镇文陵村李家浜,墓坐东朝西,墓道东端的坟冢呈圆形。1984年,该墓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县文物部门为便于集中保管,把在里口发现的石马、石虎等放置在文徵明墓的墓道两侧,对墓地的杂草进行了清理,并修复了坟包。2003年5月,该墓被盗掘。2007年,江苏省、相城区和街道共同出资49万元再次维修。
活动
2013年11月11日,“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博物馆举行;11月12日开始,“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在在苏州博物馆开展。
2014年4月2日至6月末,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明四大家特展——文徵明”展览,该院所藏70余件文氏书画面向公众开放。
2020年1月,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携手日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推出“文徵明及其时代”特展。
史料索引
文嘉《先君行略》
王世贞《文先生传》
黄佐《将仕佐郎翰林院待诏衡山文公墓志》
《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