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耶律隆绪简介

耶律隆绪

(辽朝第六位皇帝)
更新时间:2024-02-25 08:09

辽圣宗耶律隆绪(公元972年1月16日~1031年6月25日),契丹名耶律文殊奴,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辽朝第六位皇帝(983年—1031年)。辽景宗耶律贤长子,母承天皇太后萧绰。乾亨四年(982年)嗣位为皇帝,改元统和,改国号为大契丹。母承天皇太后萧绰奉遗诏摄政。室昉、韩德让及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以为辅佐,和辑契丹贵族,任用汉人士大夫,积极整治弊蠹,改革法度。统和四年(986年)辽军大败宋北伐之师,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亲征,屡败宋军订立“澶渊之盟”。两朝各守旧界。此后一百多年,辽宋未大战。为制扼宋,对党项施以拉拢之策。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正式亲政,在位期间,对内实行改革,大力整顿吏治,任贤去邪,仿唐制,开科取士。加强汉人在统治集团中的成分和作用。使辽朝达鼎盛。对外实行联合党项抗击宋朝之策,向周邻扩张。前后在位四十九年,是辽朝的全盛时期。太平十一年(1031年),耶律隆绪驾崩,享年六十一岁。庙号圣宗,谥号文武大孝宣皇帝,葬于庆陵。耶律隆绪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所作曲达百余首。汉文化修养颇高,史称“道、佛二教,皆洞彻其宗旨”。

目录

基本资料

1

本名:汉名(耶律隆绪)契丹名(耶律文殊奴)

别名:文殊奴

所处时代:辽朝

民族族群:契丹族

出生日期:972年1月16日

逝世日期:1031年6月25日

主要作品:《传国玺诗》、译《讽谏集》

主要成就:向高丽及西北诸部发动战争,声威传中亚;压制宋朝,四方称臣

谥号:文武大孝宣皇帝

庙号:圣宗

年号:统和(983年)、开泰(1012年)、太平(1021年)

在位时间:982年—1031年6月25日

陵墓:庆陵

性别:男

籍贯: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人物生平

2

幼年登基

保宁三年(971年)十二月,耶律隆绪出生,为耶律贤长子。自幼喜好书法,十岁即能赋诗。乾亨二年(980年),封梁王。

乾亨四年(982年)秋九月二十四日,景宗驾崩。二十五日,耶律隆绪即位于景宗灵柩前,是为辽圣宗,时年十二岁。皇后奉遗诏摄政,下诏晓谕诸道。冬十月初一,圣宗初次临朝视政。初三,群臣上尊号曰昭圣皇帝,尊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初七,至显州。

统和元年(983年),改尊号为天辅皇帝。并复国号大辽为大契丹。夏四月初一,任命枢密副使耶律末只兼任侍中,为东京留守。二十七日,大臣们认为皇太后参预政事应该有尊号,请下诏有司让他们详定册封礼。八月十一日,与耶律斜轸在皇太后萧绰面前交换弓箭、鞍马,约以为友。二十九日,韩德威上表请求讨伐再次叛离的党项诸部,耶律隆绪下诏允许;并征发偏师数千人前往相助。九月初一,因东京、平州发生旱灾、蝗灾,诏令赈济。十九日,有司请求以皇帝生日作为千龄节,得到允许。萧绰

展开阅读全文 ∨

为政举措

3

辽圣宗是一位接受汉族文化较深的统治者,在其统治时期,加快了契丹社会的改革进程。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大量吸收汉族的先进经验,在丧葬制度上不遗余力地效仿汉人。

政治

选拔人才,整顿吏治

圣宗亲政以后,开始整顿纲纪,进行政治改革,其政治改革的核心是整顿吏治,通过整顿吏治,打击贪赃枉法官吏。

统和六年(988年),仿汉制下诏开始进行科举考试,放榜时,录取隐士一人及第。

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朝廷赏罚严明,故圣宗朝有明干俭朴如张俭者,抚民善断如邢抱朴者,直言敢谏如马得臣者,有临民善治如耶律海里、耶律学古、萧排押、萧柳者,有镇抚边陲战功卓著如萧挞凛者。而太师柘母因迎合被罚,南院大王耶律勃古哲因虐民决以大杖;萧合卓蔽贤能,耶律阿没里好聚敛则为时议所鄙。故当时朝野风气较正。

法制改革,汉契同法

圣宗时,承天太后“留心听断,尝劝帝宜宽法律”,圣宗本人也锐意求治,“更定法令凡

展开阅读全文 ∨

历史评价

4

《辽史》:圣宗幼冲嗣位,政出慈闱。及宋人二道来攻,亲御甲胄,一举而复燕、云,破信、彬,再举而躏河、朔,不亦伟欤!既而侈心一启,佳兵不祥,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此狃于常胜之过也。然其践阼四十九年,理冤滞,举才行,察贪残,抑奢僣,录死事之子孙,振诸部之贫乏,责迎合不忠之罪,却高丽女乐之归。辽之诸帝,在位长久,令名无穷,其唯圣宗乎!

《契丹国志》:圣宗挺宽仁之姿,表夙成之质。年方幼冲,母后侵政。事归当璧,元辅专功。澶渊之深入,盖其母后与权臣之谋,非圣宗本意也。眷遇功臣,终始如一;慈孝之性,本自天然,亦守成之令主云。

史称耶律隆绪为“辽朝盛主”,萧太后“教训为多”。

家族成员

5

父母

父:辽景宗耶律贤

母:承天皇太后萧绰

兄弟姐妹

弟弟

梁王耶律隆庆

楚王耶律隆祐

耶律药师奴,又名耶律韩八,早夭,葬王子院,一说他就是宋朝方面史料记载的耶律郑哥。

耶律郑哥,八月早夭,《辽史》未载,见于宋朝《续资治通鉴长编》。但《辽史》所记景宗第四子耶律药师奴亦为早夭,但生母不详。

姐妹

耶律淑哥,母渤海妃。不知何故,无公主封号,乾亨二年(980年),下嫁北汉归附的卢俊。统和元年(983年)六月,耶律淑哥与驸马都尉卢俊不谐,上表请离婚,十月,改嫁给了萧神奴。

耶律观音女,《辽史》记名为“观音女”,另说为“燕哥”,封齐国公主,嫁萧绰堂弟萧继先。

耶律长寿女,《辽史》记名为“长寿女”,另说为“长寿奴”,封卫国公主,下嫁宰相萧排押。

耶律延寿女,《辽史》记名为“延寿女”,另说为“延寿奴”,封越国公主,下嫁宰相萧排押弟萧恒德。

后妃

废后萧氏,《辽史·列传第一·后妃》中无记载。仅知,统和四年(986年)立萧氏为皇后,统和十

展开阅读全文 ∨

轶事典故

6

听从进谏

统和七年(989年)四月十四日,谏议大夫马得臣因为耶律隆绪嗜好击球,上书疾言劝谏说:“臣窃观房玄龄、杜如晦,隋季书生,向不遇太宗,安能为一代名相?臣虽不才,陛下在东宫,幸列侍从,今又得侍圣读,未有裨补圣明。陛下尝问臣以贞观、开元之事,臣请略陈之。臣闻唐太宗侍太上皇宴罢,则挽辇至内殿;玄宗与兄弟欢饮,尽家人礼。陛下嗣祖考之祚,躬侍太后,可谓至孝。臣更望定省之余,睦六亲,加爱敬,则陛下亲亲之道,比隆二帝矣。臣又闻二帝耽玩经史,数引公卿讲学,至于日昃。故当时天下翕然向风,以隆文治。今陛下游心典籍,分解章句,臣愿研究经理,深造而笃行之,二帝之治,不难致矣。臣又闻太宗射豕,唐俭谏之;玄宗臂鹰,韩休言之;二帝莫不乐从。今陛下以球马为乐,愚臣思之,有不宜者三,故不避斧钺言之:窃以君臣同戏,不免分争,君得臣愧,彼负此喜,一不宜。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不顾上下之分,争先取胜,失人臣礼,二不宜。轻万乘之尊

展开阅读全文 ∨

后世纪念

7

辽圣宗永庆陵位于山谷三公里半的山腰中,现陵区内地表尚可见到享堂、祭殿、羡道、陵门等遗迹,是三座陵墓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庆云山下筑有通往陵园的神道,山脚筑有陵门。从陵门到陵墓,长1300米,宽3米的神道,神道两侧有望仙殿、御容殿等建筑遗址。永庆陵为仿木结构的七室砖墓,墓内全长21.2米,最宽15.5米,最高约6.5米,分前、中、后三正室,前室东西侧室,中室东西两侧,以后室为主室。前室平面为长方形,券顶,其余各室均为圆形,穹庐顶,各室之间有券顶的甬道相连。陵寝由三层大青砖垒砌,内抹白灰,地面略向南倾,平铺打磨平整的方砖,下有排水系统。主室内有柏木组建的巨大椁室,各室间有通道相连,安有柏木大门,门楼用雕砖砌成,瓦垄起伏、鸱吻高翘,通体彩绘。墓中出土物十分残碎,挖掘东陵时曾出土有枋、榑、斗栱等小木作构件,较有价值,但原有结构情况不明。

原来庆陵的三座陵墓内都有壁画,不过仅在东陵存有摹本、照片并保存较完好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