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本名:李炎
别名:李瀍、唐武宗、昭肃皇帝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长安
出生日期:814年7月2日
逝世日期:846年4月22日
主要成就:会昌中兴
在位时间:840年2月10日-846年4月22日
年号:会昌
庙号:武宗
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
陵寝:端陵
信仰:道教
尊号: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炎(原名李瀍,改名事见“服丹而崩”目录)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814年7月2日)生于长安东宫,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五子,母为宣懿皇后韦氏,是唐文宗李昂之弟。长庆元年(821年),封为颍王。开成年间(836年—840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
文宗即位以后,一度想立长兄敬宗之子、晋王李普为嗣,可是李普于太和二年(828年)六月五岁时夭折,文宗追赐他为皇太子。一直到了太和六年(832年)十月,他立儿子、鲁王李永为太子。开成三年(838年)十月,李永暴死。文宗很是伤感,从此抑郁成疾。开成四年(839年)十月,文宗没有同意宠妃杨氏立弟弟、安王李溶的提议,而是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但还没有来得及行册礼,文宗就患病了,太子之争也由此开始。
幸登帝位
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初二,文宗密旨宦官枢密使刘弘逸与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监国。但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和鱼弘志贪图拥立之功,以太
为政举措
政治
削弱宦官势力
李炎在位期间,任用宰相李德裕,使中书省能发挥其职能,削弱了宦官的势力。会昌二年(842年),宦官首领仇士良煽动神策军声讨宰相,其阴谋被挫败后,李炎没有乘势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将他提升为观军容使,领神策左、右二军。名义上得到了升迁,实则却被剥夺了对禁军的控制权。基于大势已去,仇士良被迫致仕,不久后就在自己的府邸死去。会昌三年(843年),李炎派人以贪渎为由在仇士良家中查出数千件兵器,借机下诏削除仇士良的官爵,籍没其家。
加强相权
宰相在封建国家的中枢体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因此,宰相辅佐的好坏,其权力行使的充分与否,对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政治影响很大。而在唐朝中后期,相权渐遭削弱。“甘露之变”后,“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文宗开成时期的宰相更是近乎宦官专权的附属品。因此,会昌时期李德裕加强相权的做法,对于抑制宦官权力扩张
历史评价
李德裕:①今春泽潞未平,太原复扰,自非圣断坚定,二寇何由可平!(《资治通鉴》引)②唐运中兴,天授大君。轩耀其武,尧焕其文。北伐猃狁,朔漠销氛。西伏坚昆,稽首称臣。祲生壶关,盗起河汾。沉机先物,雄断解纷。克定群慝,竟全大勋。八表既宁,万机益勤。爰命彩绘,载模天真。昆阆仙岑,峻极秋旻。蓬瀛白日,光照清晨。涵育如天,尊严若神。辉赫絪缊,为龙为云。圣作物睹,祯祥以臻。宣光孕灵,虞熙载甄。政建中和,金声玉振。太阶既平,庙器乃陈。化下以德,持盈以仁。四渎宗海,众星拱辰。亿万斯年,藻朗日新。(《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
在总结李炎执政生涯的《遗诏》中,唐朝廷对他的功绩做出了官方评价:朕以寡备,祗守丕业,恭临万宇,迨兹七年。夙夜忧勤,聿修大政,刬除黠虏,通款坚昆,诛稹壶关,擒弁并部。去摩尼坏法,革释氏邪风,免蠹生人,式资正教,渐移时俗,庶及和平。抚育黎元,冀成理道,行化逾切,亲政益勤。
李商隐《昭肃皇帝挽
轶事典故
十玩图
李炎在做颖王时,在邸中豢养各种动物。他将这些动物中的“可人者”列为“十玩”,绘成了《十玩图》流传后世。李炎给这些动物都取了外号,如鹤被称为“九皋处士”,白鹇被称为“玄素先生”,鸡被称为“长鸣都尉”,龟被称为“灵寿子”,猴被称为“惺惺奴”,犬被称为“守门使”,驴被称为“长耳公”,猫被称为“鼠将”,鹿被称为“茸客”,鹦鹉被称为“辨哥”。
心热病
据《普济方》等书记载,李炎曾患心热病,群医束手无策。青城山一位姓刑的道人献上紫花梨,绞汁服后,这才病愈。
震慑神策军
会昌二年(842年)四月,宦官首领仇士良见李炎日益亲重宰相李德裕,非常恐惧,便散布流言蜚语,称“宰相作赦书,要削减禁军衣粮和马草料等费用”,欲以此激怒禁军闹事。李德裕闻讯后,立即向李炎面奏此事。李炎派使者到神策军去宣布御旨:“赦令是朕的意思,一切都是朕的安排,无关宰相之事,你们敢这样?”将士们被震慑住了,恢复了平静。仇士良惶惑不自安。
与王才
人际关系
李炎父母
姓名 | 庙号/谥号 |
---|---|
李恒 | 穆宗 |
韦氏 | 宣懿皇后 |
(表格参考资料)
李炎后妃
姓名 | 称号/谥号 |
---|---|
王氏 | 王淑妃 |
刘氏 | 刘贤妃 |
王氏 | 王贤妃 |
杨氏 | 杨妃 |
孟氏 | 孟才人 |
注:《唐会要》卷3还记有“武宗皇后郑氏”,但《旧唐书·后妃列传》和《新唐书·后妃列传》皆未载。 |
(表格参考资料)
李炎子女
皇子
序 | 姓名 | 王号、谥号 |
---|---|---|
长子 | 李峻 | 杞王 |
次子 | 李岘 | 益王 |
三子 | 李岐 | 兖王 |
四子 | 李峄 | 德王 |
五子 | 李嵯 | 昌王 |
因武宗诸子生母不详,故不展示此栏。 |
(表格参考资料)
皇女
序 | 姓名 | 封号 |
---|---|---|
长女 | 李氏 | 昌乐公主 |
次女 | 李氏 | 寿春公主 |
三女 | 李氏 | 永宁公主(一作永清公主) |
四女 | 李氏 | 延庆公主 |
五女 | 李氏 | 靖乐公主(一作静乐公主) |
六女 | 李氏 | 乐温公主 |
七女 | 李氏 | 长宁公主 |
注:因李炎诸女生母、驸马均不详,故本表不展示此二栏。 |
(表格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
主词条:端陵
端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徐木原西边(今三原县徐木乡桃沟村东北),东距高祖李渊献陵约5公里,西北距代宗李豫元陵约6公里。李炎死后,唐宣宗李忱命宰相李德裕任山陵使,主持修建其陵墓,历时四个月,在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建成。
端陵所在地海拔540米,崖下平川高程约400米。端陵积土为冢,呈覆斗型,陵台底东西58、南北60、高15米,底部周长360米。陵台位于陵园中央。自唐亡以后,屡遭损毁,现残存四门石狮2对、石马3对、华表1件、石人1尊、翼马1对、鸵鸟1对,皆残破仆地。陵园东西540、南北593米。陵园四个角阙址虽均已平掉,但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角阙址遗迹尚可看出,下宫离陵2公里。
1956年8月6日,端陵被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端陵作为“唐代帝陵”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料索引
《旧唐书》卷18上《武宗纪》
《新唐书》卷8《武宗纪》
《资治通鉴》卷246~卷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