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本名:姬胡
别名:周厉王
所处时代:周朝
民族族群:华夏族
逝世日期:公元前 828年
在位时间:前878年—前842年
谥号:厉王
性别:男
人物生平
出生异象
姬胡,姬姓,名胡,是周夷王姬燮之子。周夷王十六年(公元前880年),周夷王去世,姬胡继位,是为周厉王。
周孝王七年,厉王生,冬大雹,牛马死,江汉俱动。及孝王崩,厉王立,王室大乱。
贪图财利
周厉王继位后,贪图财利,亲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劝谏周厉王说:“王室恐怕将要衰微!那荣夷公喜欢独占财利,却不知大祸临头。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而有人想独占它,那么祸患就多。天地间生成的一切事物,人人都可以分享,怎么能一人独占呢?一人独占必然招致天怒人怨,却不知防备大祸患。荣夷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还能长治久安吗?作为君王,应该是开发各种财物分发给上下群臣百姓。使天神、民众和万事万物都能得到所应得的一份,即使这样,还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来怨恨。所以《颂诗》说:‘我祖后稷文德盖世,功高能够与天神相配,你使民众自立生存,没有谁不以你为标准。’《大雅》上的诗篇也说:‘普遍地赐福
为政措施
政治
在政治上,周厉王改变周、召二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起用在经济、军事上有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这一做法自然遭到贵族们的强烈反对。被认为是召穆公哀伤周室大坏的诗《荡》,就抗议周厉王用“贪暴”之人而不用“旧章旧臣”,说周厉王的品德不明,因此不知道谁做辅佐,不知谁做公卿。然后话锋一转,用训诫的口吻讲起历史,说商朝的灭亡不能怨上帝,是商王不用旧臣的缘故,周厉王现在的做法可是有商朝的“典型”。这类意见还见于《诗·大雅·板》,说王族及世族的子弟才是国家的栋梁。诗中一再强调“大邦”、“大宗”,意在不要打破旧的政治秩序。《诗序》说:“《板》,凡伯刺厉王也”,郑笺曰:“凡伯,周同姓,周公之胤也,入为卿士”。魏源还认为这个凡伯就是共伯和。无论其是否为共伯和,但其人为“周同姓”的大族是确定无疑的,而且曾一度入为王朝的卿士高官,显见其本人在“大邦”、“大宗”之列。
经济
在经济上,周厉王力图振兴残破的王室经济,他抓
人物评价
总评
周厉王是一个面对“积重难返局面”的改革家,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都进行改革。但他的对立面是强大的旧贵族,加之他没有经验,改革的牵涉到过多人的利益,以至于贵族不满,连“国人”也反对。他进行了一场失败的改革,但他的经验教训对后代的改革者是大有益处。
历代评价
墨翟《墨子》:“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僇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
司马迁《史记》:“幽厉昏乱,既丧酆镐。”
《王逸正部》:“幽、厉礼乐崩坏,诸侯力政,转相吞灭,德不能怀,威不能制。”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家族成员
祖父:周懿王
父亲:周夷王
妻子:申姜
儿子:周宣王、郑桓公
人物争议
为了维护政权,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会杀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为什么周厉王则独享此名?在这里不妨把周厉王与历史上的另几位著名昏君比较一下,就会发现问题:
人们对桀、纣的结论是有具体内容的: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以酒为池,县肉为林”。追求个人靡烂的生活,是一切昏暴帝王的共同点,然而对于周厉王,《国语》只载其“虐”,没有一种记载涉及到其个人生活的奢侈腐化、滥用民力的情况。到清代,魏源的说法更集中地概括幽、厉二王的情况,《诗古微》说:“幽厉之恶,无大于亲小人,而幽则艳妻、奄寺,皆倾惑柔恶之人;厉则疆御、掊克、皆爪牙刚恶之人”。古人称西周昏王,向以幽厉并称,而以幽居前,于贬损之中,尚稍有区别,因为周幽王的罪恶比周厉王具体得多。魏源说的“疆御”,指的是周厉王的卿士、主管军事征伐的虢公长父;所说的“掊克”,指的是周厉王另一卿士、主管财政的荣夷公。称二人为“爪牙刚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