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广东省名人 > 梅州市名人 > 梅县区名人 > 杨德昌简介

杨德昌

(中国台湾电影导演、编剧)
更新时间:2019-03-17 14:49

杨德昌(Edward Yang,1947-2007),电影导演及编剧,祖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1岁时移居台湾。1986年发行的作品《恐怖分子》获第2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奖等多个海内外大奖。1991年独立发行的作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获第28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奖。2001年作品《一一》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7年获得台湾金马奖终身成就奖。其作品深刻、理性,有强烈的社会意识,被称作“台湾社会的手术刀”,在世界影坛享有盛誉。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杨德昌

外文名:Edward Ya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47年11月6日

逝世日期:2007年6月29日

职业:导演、编剧

毕业院校:国立交通大学,佛罗里达大学

主要成就: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 台湾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品:《光阴的故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

人物生平

2

1949年2月,年仅1岁的杨德昌随父母迁至台湾。小学时候的杨德昌功课并不大太好,和老师关系冷淡。在60年代的台湾,杨德昌度过了他略显孤寂的少年时代,直到高中才有所转变(可参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受哥哥的影响,杨德昌酷爱漫画,经常在墙壁上涂鸦乱画。他接触的漫画从本省漫画家到手冢冶虫的日本漫画系列,并尝试自己编画,中学时他自编自画的漫画故事已经在班上传阅。可以说,杨德昌深受手冢冶虫漫画作品中对于人性光辉的信念,以及悲剧结局中对人性肯定的影响。

1965年,杨德昌考上了位于台湾新竹的国立交通大学,后来成为杰出校友的他就读于控制工程系并于1969年毕业。

小时候的杨德昌也随父亲去看电影,对于电影的兴趣属于逐渐浓厚增强,从小时候看的《血战勇士堡》,到中学时喜欢大卫·里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和《汤姆·琼斯》,直到后来喜欢上并且看了很多遍后才终于明白的费里尼《八又二分之一》。

大学时候的杨德昌已经深受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3

在早年的感情生活里,杨德昌常被女生认为不实际,活在电影里,活在幻想世界里。杨德昌与著名女歌手蔡琴的婚姻广为人知,不仅仅因为二人的知名度,还在于这是一段“无性婚姻”。他们一度合拍电视广告,为洗衣粉代言,配合默契并且看似幸福,然而这段以浪漫甜蜜开始的幸福并没有能持续多久。相较之下,之后杨德昌和彭铠立的婚姻就非常低调,大概也有饱受外人指责非议的缘故——无论如何蔡琴的支持者都不会少于杨德昌。

蔡琴

1984年,在拍摄《青梅竹马》时杨德昌结识了蔡琴。当时这部影片的男主角是侯孝贤,而女主角正是蔡琴。1985年5月5日,情投意合的二人走进了婚姻殿堂。在之后的将近十年间,也就是1985年到1995年,人们很容易在杨德昌作品里发现蔡琴的影子,从《恐怖分子》结尾的歌声到《独立时代》的美工。1995年8月5日,蔡琴和杨德昌结束了10年的婚姻,后来爆出二人无性婚姻的事实,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杨德昌对这段婚姻的结论是“1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4

杨德昌是当之无愧的电影大师,这早已被公认。他是世界级的人物,他的艺术成就让所有人都骄傲(焦雄屏评)。2007年杨德昌的去世仿佛又似一记警钟,敲在所有还关心台湾电影的人心上。

杨德昌擅长将西方电影理论与中国传统电影美学相结合,他的作品注重人性层面的理性剖析,富有思辨色彩又不失哲理的锋芒,题材偏重于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家庭生活的描述。叙事采用散点结构与开放式结尾,突破东方人大团圆结局的传统审美心理,却又不追求新潮电影式的技巧奇特,展现纪实、隽永、朴素的艺术风格。

他的电影永远富有话题性与争议性,具有华语电影少见的锋利和尖锐。而力作《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更是华语电影史上不可忽略的史诗作品。那是华语电影的一次不小的革命,他不仅以写实的风格赐予了电影以批判的力量,更以其深邃的人性力量,打动了世人。“牯岭街”故事蔓延到了内地,一样在青少年阶层中产生不消的影响。至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仍旧被作为影迷追溯的议题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