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金士宣简介

金士宣

更新时间:2016-12-27 13:10

金士宣,字子和,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泉府村人。著名铁路运输专家,铁路运输教育家,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首创者和奠基人,他构建了我国运输管理学科的完整体系。曾任北方交通大学副校长,交通大学校友总会名誉会长。为纪念金士宣先生,北京交通大学从 2001 年开始举办“金士宣”杯创新能力竞赛。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金士宣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省东阳县泉府村

出生日期:1900年10月8日

逝世日期:1992年9月1日

性别:男

人物经历

2

1919年 毕业于杭州宗文中学(现杭州市第十中学)。

1923年 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

1924年 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27年 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27年8月—1929年4月 任沪宁铁路局客货稽查。

1929年5月—1932年8月 任北宁铁路局运输处文书人事科长。

1932年8月—1934年2月 任杭江铁路工程局运输科长。

1934年2月—1935年10月 任平绥铁路局车务处长。

1935年10月1935年12月 任津浦铁路局车务处长。

1935年12月—1936年10月 任铁道部业务司帮办。

1936年10月—1937年4月 任粤汉汉铁路局运输处长。

1937年4月—1937年8月 任铁道部业务司帮办。

1937年8月—1945年1月 任浙赣铁路局副局长。

1945年—1948年任交通部参事。

1949年7月—1952年7月 任北方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

1949年9月—19

展开阅读全文 ∨

生平概要

3

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少时即被过继给只生有一女、时为大地主的叔叔。

1906—1914年在私塾和高小读书,成绩优异,家中出资供他去省会深造。

1915—1919年,他就读杭州私立宗文中学,深感农家子弟求学不易,愤发苦读,不仅初步掌握英语,且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值欧战,日本对我国进行疯狂侵略,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这一罪恶行径,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先后发动了讨袁护法运动,并在1919年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金士宣多次参加学生游行、声援北京被捕学生及宣传抵制日货活动,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时代,他非常崇拜和敬仰孙中山先生,受其“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演说之启迪,萌生了“铁路救国”思想。

入学,他更刻苦学习,1923年,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并在当年编辑出版了《铁路运输学》一书。由于品学兼优,同年夏,他被交通部选派赴美深造;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贡献

4

金士宣在1933年上海交大的演讲和1948年的论著中就指出:“铁路科学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工程技术、二为运输管理”。“工程是对物的,管理是对人又对物的”。“铁路要管理好,真不容易”。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广泛,“如铁路网之计划,运输能力之发挥,客货业务之改进,运价之制定,财务之调度,组织与管理制度之规划,与夫国家政策之确定等皆与焉”。

早在求学时代,他就感到国内无研究铁路运输之专门书籍,“以致各交通学校不得不采用外国原本教科书,甚不适合本国铁路情形”,严重影响培养质量,于是利用课余之暇、发奋编撰并于他大学毕业的1923年出版了《铁路运输学》。

该书以精炼的语言论述了铁路运输组织原理、有关规章制度及作业组织方法,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切合实用,受到各界的赞许。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曾为之题写书名。这是我国第一部铁路运输管理学的专著。

金士宣成为我国铁路运输管理学科的首创者和奠基人。以后,他又根据铁路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论著

5

1 金士宣.铁路运输学.北京:京报馆,1923.

2 S.R.King.RailroadFreightCarServiceWesibrookPublishingCoPhilade1phiaPA.U.S.A.1927.

3 金士宣.铁路运输业务.天津:大公报馆,1932.

4 金士宣.中国铁路问题论文集.南京:交通杂志社,1935.

5 金士宣.铁路运输经验谈.重庆:正中书局,1943.

7 金士宣.铁路与抗战及建设.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6 金士宣.铁路运输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8 金士宣.我国铁路重车流日常调整的几个问题.北京:北京铁道学院教学与研究,1956.2

9 金士宣.我国铁路空车流日常调整问题.北京:北京铁道学院教学与研究,1957.1

10 金士宣等.铁路行车组织.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60.

11 金士宣.自动车钩不是詹天佑发明的.北京:北京日报,1962.7.19

12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6

他毕生致力于发展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在改进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铁路运输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开拓工作;长期从事铁路运输的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培育了大批铁路运输管理专家和科学技术人才;在铁路运输管理理论和中国铁路发展史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