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苏静简介

苏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更新时间:2017-08-15 14:52

苏静(1910—1997),曾用名苏孝顺。福建省漳州市海澄(今龙海县)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苏静

别名:苏孝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漳州市海澄(今龙海市)县

出生日期:1910年

逝世日期:1997年11月28日

职业:军人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将军简介

2

苏静(1910-1997),曾用名苏孝顺,福建省海澄县六口碑村(今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内溪村碑头社)人。早年赴缅甸谋生,1932年回国参加海澄县红军游击队,同年转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团总指挥部参谋、科长等,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率侦察部队前出收集情报,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师司令部科长、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兼敌工部部长、战时工作委员会公安处副处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等职,参加了平型关等战役和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参谋处副处长兼情报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兼教育处处长等职,参加了开辟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和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在平津战役中,作为我军代表进入北平同傅作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

戎马生涯

3

回忆

聂荣臻元帅回忆中的功臣

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苏静:“红军过草地,苏静同志在前面开路是有功的。”红一方面军长征时,红一军团奉命为开路先锋。当时的军团长为林彪,政委是聂荣臻,苏静虽是军团的一个小小侦察参谋,却是先锋中的先锋。

红军进行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情报侦察至关重要,一招不慎,就会有全盘皆输之虞。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都是人迹罕至之处,再加上张国焘拥兵自重,率红四方面军闹分裂,更使党中央所在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雪上加霜。中央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减员严重,只有8000多人,又多是老弱病残之辈,饥饿、疾病、疲劳使他们的体力已经达到了极限,每走一两天路程,都有可能造成可怕的非战斗减员。未来的路上仍然军情、民情、地形三不熟,危机四伏。因此能否在情报上达到知己知彼,尽可能地少走弯路,避开优势敌军,是红军最终到达目的地的保证。

北上

为确保长征的胜利,毛泽东亲自到一军团指挥部队北上。侦察参谋苏

展开阅读全文 ∨

辽沈决战

4

1948年秋,国共两党为争夺东北举行辽沈决战。电影《辽沈战役》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彪和毛泽东之间在战略上的分歧。分歧原因在于林彪对攻占锦州信心不足。红军时期,林彪就擅长运动战,不喜欢攻坚。四平之战前,林彪多次运用围城打援的战术得心应手地消灭大量敌军于运动之中。但是1947年6月,林彪率领重兵围攻四平,结果遭到国民党悍将陈明仁的重创,从此,林彪再也不回四平。对于攻坚,林彪确实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即使东北解放军已在东北战场取得了决定性优势,也是如此。

在毛泽东的一再要求下,林彪最终定下攻锦决心,率领数十万大军南下攻锦。锦州之战成为决定国共两党两军在东北命运的关键。解放军重兵围困锦州后,守敌在范汉杰的指挥下作困兽斗,国民党又调集10万大军向锦西葫芦岛方向增援。当时锦州与锦西之间只有40公里,其间虽有塔山,实为坡山,无险可守;周围制高点均为敌军占领,又东临渤海,极易遭到国民党海军的炮火攻击。敌守城司

展开阅读全文 ∨

和平使者

5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也有人非常佩服苏静将军。他就是曾经在华北拥兵五十万的名将傅作义。

1949年1月,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苏静代表解放军与北平守将傅作义的代表邓宝珊将军共同起草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书。当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毛泽东以林彪、罗荣桓的名义写了一封致傅作义的信。此信很可能跟1946年10月11日傅作义在攻占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后在报纸上刊登过一封有侮辱性的《上毛泽东书》有关。傅作义当时声称,如果共产党胜了,他傅某甘为毛泽东执鞭。谁知刚刚过了两年多时间,形势急剧逆转,解放军兵临城下,傅作义不得不考虑如何才能够为自己的军事生涯划上一个体面的句号。毛泽东在给傅作义的信中,历数傅作义在三年内战中追随蒋介石犯下的罪行,声称要追究傅作义的内战责任。胜利者的志在必得溢于言表。

毛泽东的信措辞过于严厉,不仅邓宝珊将军看了大感意外,就连傅作义的共产党籍女儿傅冬菊

展开阅读全文 ∨

文革期间及其他

6

细节决定人品。苏静非常注意细节,一生谨慎,文而有节,在“文革”中以高尚的政治品质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赏。文化大革命期间,苏静将军任铁道部军管会主任期间,对两派群众“一碗水端平”。某日,陈伯达、谢富治等人至铁道部召开群众大会。会前,谢富治于台上手持麦克风,呼左派组织头头上主席台就坐,而置另一派于不顾。苏静将军见状,取麦克风大声呼另一派代表上台。陈伯达、谢富治等不悦,愤然离席而去,苏静与另一派于台上。而将军则泰然处之,也带另一派代表离席,独留下一张空空的讲台,顿时会场大乱。僵持不久,陈伯达、谢富治等人也只能重新上台勉强将会开完。会后,“打到苏静”大标语铺天盖地而来,但苏静将军顶住压力,继续坚持保护余秋里在内的被打成右派的老同志。

苏静参加革命后,长期在林彪手下工作,和林彪的关系当然也不一般。平型关大捷后,林彪被国军误伤,当时就是苏静将林彪扶下马靠在了路边。解放战争后期,由于苏静的出色表现和林彪的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7

苏静将军历任红一军团总指挥部参谋、科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师东进支队司令部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师司令部科长、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兼敌工部部长、战时工作委员会公安处副处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等职,参加了平型关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山东军区参谋处副处长兼情报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兼教育处处长等职,参加了开辟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他作为我军代表进入北平同傅作义的代表及傅本人进行和谈,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南军区副参谋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任总参军务部部长期间,他为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文革”期间,他到铁道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做领导工作,积极与江青反革命集团作斗争。他坚决拥护党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相关图书

8

图书信息

书名:一将难求——四野名将录

作者:张正隆

出版社:白山出版社

出版年:2011-9

定价:69.9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806878989

内容简介

《一将难求——四野名将录》是著名军事文学作家张正隆继《枪杆子1949》之后推出的又一军事雄文。书名取自元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再次深度抒写四野战史,首次聚焦四野名将——梁兴初、李天佑、丁盛、钟伟、胡奇才、韩先楚、刘震、邓华、贺晋年、黄永胜、刘亚楼、解方、苏静、吴克华、李作鹏、徐国夫等人的军事生涯。战争亲历者的口述史,首次公开发表来自于四野名将后人的百余幅珍贵老照片。

作者简介

张正隆,1947年出生,辽宁本溪县草河口镇人。著名军旅作家。中共党员。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赴本溪县小市公社插队务农,1969年应征入伍参加解放军,历任81065部队战士、排长、新闻干事、宣传干事、沈阳军区文化部创作室专业作家。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代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