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方以智简介

方以智

更新时间:2021-01-25 08:29

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人称药地和尚。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人方学渐之曾孙,明末四公子(复社四公子、金陵四公子)之一。方以智一生正当明清交替之际,时局动荡,政权更迭。使得他个人的际遇也十分坎坷。一生可分三个时期。早期从青年时代到三十三岁,由于仰仗祖上的余荫,尚能过着“衣纨縠,饰驺骑,鸣笳叠吹,闲雅甚都”的富贵文人的生活。中期自明朝灭亡后,从北京逃返南京,又经浙江、福建辗转到两广,从三十四岁到四十二岁,艰苦的十几年流亡在他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晚年从顺治九年(1652年)北归,到康熙十年(1671年)六十一岁时,病殁于赣江上万安城外的惶恐滩。这时期潜心学术,写出了大量理论著作。在对现实失望后,放弃了少年时的经世抱负,出家后,虽然看似逍遥世外,但仍不忘救世,讲学宏道,交朋纳友。方以智因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目录

基本资料

1

本名:方以智

别名:法号弘智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

出生日期: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逝世日期:康熙十年(1671年)

主要作品:《东西均》《物理小识》《切韵声原》《医学会通》《删补本草》

主要成就:学问包括文理史哲等方面,主张西学东渐、中西合璧

字号:字密之

祖父:方大镇

父亲:方孔炤

姑姑:方孟式,方维仪

妻子:潘翟

女儿:方御

人物生平

2

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接受儒家传统教育,他从小由母亲和姑姑一起抚养长大。姑姑方维仪是明大理少卿方大镇之女,姚孙棨之妻,少年寡居。方维仪颇有才气,是当时有名的女诗人。曾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河北、京师等地,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阅西洋之书,颇长见识。除了家学,他所授业的老师亦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白瑜,长于词赋经史,崇尚实学。王宣则专攻名物训诂和《河》《洛》之学,治学严谨,是当时治《春秋》的大家。傅海峰则是当时的名医。另外,家中还有藏书丰富,被誉为“两间皆字海,一尽始羲皇”的稽古堂。在这样的环境中,少年时代的方以智受到了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由于其祖辈都直接或间接同东林党有关系。他从小也养成了关心时世的习惯。十四岁时,曾徒步到数百里外的考场参加会试,以此来磨炼意志。

成年后,方以智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间,遍访藏书大家,博览群书,四处交游,结识学友。在他的学友中有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并阅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方以智对儒释道三教的批评与会通思想主要集中在他于顺治九年(1652)前后所完成的哲学著作《东西均》中,其与佛教有关之著述,皆收在《青原愚者智禅师语录》与《青原志略》二书中。《青原志略》是现存记录方以智驻锡青原时期的思想与活动最为详尽的著作。

在《东西均》一书里,方以智以广博的学识见解广泛地评判儒、释、道三家之学问特征及其优缺点,这是他会通三教的认识基础。他在《东西均·开章》里即对孔孟、老庄、宋儒理学及佛禅等各宗之学分别冠以不同的名称来指代:“开辟七万七千年而有达巷之大成均,同时有混成均。后有邹均尊大成;蒙均尊混成,而实以尊大成为天宗也。”

方以智用“尽天地古今皆二”和“公因即在反因中”来描述世界的状态。方以智积极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提出了“尽天地古今皆二”的命题,深刻揭示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东西均》中,方以智对儒释道各家思想总是尽可能辩证、客观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方以智一方面不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作品

4

方以智一生著述很多,计有一百余种。其中最为流行的是《通雅》和《物理小识》,前者是综合性的名词汇编书,后者是一部笔记,他的科学见解主要集中在这部书中。他的后期代表作是《药地炮庄》和《东西均》,均为哲学著作,书中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哲学命题。他的著作中另外比较重要的还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贯问答》《切韵源流》《流寓草》《周易图象几表》《性故》《学易纲宗》《诸子燔痏》《四韵定本》《内经经络》《医学会通》等。现存共二十余种。

人物关系

5

方以智是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人(今属安徽桐城市),出身士大夫家庭。方氏是桐城地区这一时期主要的世族。

曾祖父方学渐,精通医学、理学,并且能学习诸子百家,融会贯通,自成体系,除记录赴东林讲学的《东游记》外,著有《易蠡》《性善绎》《桐夷》《迩训》《桐川语》等。因方学渐曾受学于泰州学派的耿定理,《明儒学案》把他列入《泰州学案》。

以智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少卿,著有《易意》《诗意》《礼说》《永思录》《幽忠录》等数百卷。

外祖父吴应宾,精通释儒,著有《学易全集》《学庸释论》《宗一圣论》《三一斋稿》等。

姑姑方维仪是明大理少卿方大镇之女,姚孙棨之妻,少年寡居。方维仪颇有才气,是当时有名的女诗人。曾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河北、京师等地,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阅西洋之书,颇长见识。

父亲方孔照,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通医学、地理、军事。并且较早地接触西学,主张研习经世致

展开阅读全文 ∨

史料记载

6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炤,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事具明史。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以忤执政意,不果用。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至东华门,被执,加刑毒,两髁骨见,不屈。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欲杀之,遂流离岭表。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隐志。变姓名,卖药市中。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罢相。固称疾,屡诏不起。尝曰:“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吾其缁乎?”

行至平乐,被絷。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更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康熙十年,赴吉安,拜文信国墓,道卒,其闭关高座时也。友人钱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官为僧者,问以智,澄之曰:“君岂曾识耶?”曰:“非也。昔侍先皇,一日朝罢,上忽叹曰:‘求忠

展开阅读全文 ∨

后世纪念

7

方以智逝世后,共有三座墓:江西青原山为衣钵墓;浮山华严寺后为爪发塔;浮山北麓“金牛架轭”地为肉身墓。墓地坐南朝北,依山傍水,由墓冢、祭坛、拜台三部分构成,占地二百一十平方米。墓冢以花岗石相围,墓碑竖于《生事略碑》后,碑上因方氏子孙尊先生反清之志,未署清帝年号。左侧为潘氏夫人之墓。方以智墓冢前为石砌祭坛,并立有近人书刻《方密之先生事略碑》,西边配石刻对联:“博学清操重百世,名山胜水共千秋”。以下依次建拜台三道,迎出山脚。拜台前均有白石栏杆。其第一道拜台有石狮一对,分立左右。台下右侧立大理石标志碑一块。四周松青柏绿,郁郁葱葱,整个墓地居高临下,气势开阔,肃穆庄重。方以智墓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